旅行中,你吃什麼?
餐飲對於一趟旅程是否滿意,有極大的影響!至少我是這樣,阿國承認經常是為了吃而旅行。
旅行中怎麼吃?個人的偏好是:
- 放棄都市生活的成見(要豪華氣派請回你的舒適圈)
- 吃在地特色(但不是奇珍異獸之類稀有物種)
- 在地消費(讓你貢獻的$$,進得了在地人的口袋)
這兩天恰好參加的一個台東池上的小旅行,玩(吃)得十分開心,心得如下:
行前通知明確地告知,要拜訪的多是在地職人、農夫,沒有豪華的用餐環境,所以每個人要自備碗筷餐具、水壺。實際走訪的每一站,也都有飲水機或大鍋茶飲,讓旅人可以自行補充飲品,真的十分環保。
我個人很喜歡池上農會特別為旅行團準備的便當(如下),不要懷疑,配菜就這麼簡單,因為主角就是「米飯」,這是池上最大的特色。
一次可以吃到五種米飯,包括香米加四季豆、台梗2號加南瓜、高雄139號加辣豆腐乳、長圓糯米混合的油飯、紫米加桂圓的甜米糕。乍看之下,很多人會覺得都是飯,怎麼沒有豐盛的配菜?換個角度來想,今天旅人來到台灣米最重要的產區之一,可以一次吃到最頂級五種米品,每一口都是珍品。這麼有在地自信的餐盒,個人覺得真是該大大拍手鼓掌。
旅程中,我們陸續拜訪了豆腐店老闆、金針農夫、火龍果農....
豆腐店生產豆腐、豆漿,為了堅持使用台灣自產豆,從西部老遠移居台東與在地農夫契作,一整片豆田不用藥,歷經山羌侵食跟野草的競爭,我們這些呆呆旅人看來就是荒地雜草一片。經過豆腐哥的講解,大家終於搞清楚經常吃的黃(黑)豆、毛豆是同一種東西啊。這時候再嚐一口老闆自製的鹽滷豆花,不只是清涼消暑,我們也一起吞下了他勞動過程的辛酸五味。
金針農夫滿頭Q毛頗有喜感,旅人除了實際下田參與金針採收,了解種植的現場並提問,農夫還設計了涼拌金針的 DIY,讓旅人了解不泡藥的無硫金針的烹飪技巧跟現嚐口感。使用的拌料,是在地生產的剝皮辣椒及醃梅子。當場吃完之後,大家開心地掏腰包大採購,這種看得見來源的產地直購,是買賣雙方都很開心的旅行消費啊!
火龍果是大家常吃,卻很多人不知道本尊長怎樣的水果。沒有勞動經驗的都市俗,在酷熱的園子繞了幾圈,收成了幾顆碩大果實就準備打退堂鼓囉。這時果農準備了火龍果冰砂跟大家交流,品嚐之後阿國又很雞婆建議,如果冰砂中多加一味檸檬可能味道更跳!所以我們又手忙腳亂製作了加味冰砂,果然征服大家的味蕾,果園主人決定以後都比照辦理。
一趟旅程,很開心品嚐到各種在地風味、人情味。如果你也喜歡,請不要把旅遊指南或網路人氣名店,當作唯一飲食指標!問問在地人都吃什麼?也許,意外最美味,也最深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