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與消失

下圖是今天的員工餐,我在自己臉書上開玩笑說,我炒飯的問題是配料常常放太多。但這的確常常發生且無法控制.... 


因為炒飯常常是我用來清冰箱剩料的手段,除了能餵飽大家,剩料一定要清乾淨才是重要目標。所以配料與米飯的比例常常是不合邏輯的,而且每一道炒飯就像一個創新的 IDEA 獨一無二(因為每次要清冰箱時剩料都不可預期)

以今天為例,原本上週訂餐剩下一些豬皮凍,我原來心想的是不如用來炒米粉吧~
結果中午打開我的軍火庫才發現根本沒有米粉,那只好改成炒飯吧!接著發現冰箱還有剩下的滷筍乾,也把它切丁入菜,放點薑蒜,又覺得光這樣炒飯太陽春了吧? 

切點高麗菜絲,開包蝦子(純粹是因為我明天需要蝦頭熬湯)把蝦肉也借來炒飯吧 XD 

以前炒飯技術還很生疏,有個偷吃步要先用雞蛋液把冷飯調鬆再下鍋炒就不會飯粒結團。
那個階段如果手邊沒有雞蛋我就沒什麼自信能把飯炒鬆炒好。 

現在練習多了,沒有雞蛋也不是問題。沒有冷飯就現煮熱飯,只要控制好水分,一樣能夠粒粒分明鬆香入口。 

新的料理誕生,最後變成經典,通常也來自許多當初誕生時的意外故事。所以清冰箱的確是個找到料理新創的好方法。 

然而,也有某些味道,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好一陣子沒光顧我喜愛的包子店,今天路過發現它拉下鐵門,貼上頂讓的紅紙。


它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排隊名店,就是那種數十年如一的恆常穩定,每次都讓你覺得入口滿意的小店。 

我不知道什麼原因它沒有打算繼續經營,如果是媒體來報導,可能就會有很多戲劇性的套路,例如老闆身體狀況不好、沒有接班下一代、無良房東漲租......... 

這些可能性也都在,但對我來說我比較在意一個城市的飲食風景如何能如老朋友般地經常存在。我是那種喜歡的店就會一直去吃,只要它穩定就好。

穩定有很多層面的意思,例如:原料、口味、親切感。 

原料可能隨著環境氣候的變遷,不能再取得相同的原料了,沒關係,只要老闆願意解釋,這還好。 

口味,如果不屬於原料供應的受迫因素,通常大家接受度不高,我也是。 

親切感,很難定義。從笑臉問候到臭臉摔鍋都有可能是構成親切感的一部分,就看緣分吧。 

最後,我希望這些成為日常風景的店,能定期適當地調漲價格。為何不?如果一件事情能數十年如一地都做好,難道不該有所獎勵嗎?(各位受薪階級的人應該也能認同這概念吧?) 

其實我有點衝動想打電話給包子店老闆說,我就頂讓下來,麻煩跟我聊聊做幾十年包子的心得,好嗎?(我沒錢啦,講氣魄話而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服務說明

路邊夜餐、深夜時光

用心吃,人人都是國家代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