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一的菜市仔

 禮拜一的傳統市場,吆喝叫賣聲少了點,卻有更多城市的緩慢風景。

因為上游的批發市場每逢週一固定公休,所以菜市仔裡的小盤魚肉蔬果攤,大多也跟著休市。但我們可是勤奮的台灣人,沒了生鮮交易不代表經濟活動就會停下來。所以週一的傳統市場就會改換成許多流動攤:賣各類服飾衣著的、漬物乾料南北貨的、千奇百怪的新創民生用品的、頭疼醫頭腳痛醫腳之祖傳秘方的、鍋碗瓢盆剪刀菜刀指甲刀的、看起來真的是「自己種菜」的小蔬果農,以及各種難以歸類的工商服務,精彩萬分!


所以挑選週一走入菜市仔,買的不是食材,而是氣氛 XD。今早走逛了景美市場,大多是比較不熟識的流動攤主,大家做生意的節奏也比較緩和一點,遠遠就看到手搖茶店的小帥哥,穿著制服逐攤詢問老闆想點什麼,這種左鄰右舍互做生意的方式真是不賴。

難得有個攤子音量比較高,趕忙湊近看,圍觀的全是女性朋友:一位白淨鮮肉的攤老闆,不斷用逗趣互動的有獎徵答在贈送面膜試用包,最後的話術是「回家以後用得習慣的話,記得到屈 X 氏給我們捧場捏」我的老本行神經突然被挑動了!(原來是商品派樣活動啊,來傳統市場設攤跟婆婆媽媽互動真是高明,可以寫入精準行銷的教科書案例了.....)。

傳統產業跟新創產品同時都在這個地方競相尋求消費者的關愛。有個攤子寫著「彰化社頭.襪子的故鄉」,我現在常穿的運動襪,就是跟這個攤子買的,便宜又好穿。另外有個攤子,陳列了各式隨身可攜帶的卡拉OK音響,從最簡單只有喇叭的,一直到附有各種大小尺寸螢幕的一應俱全,圍觀的來賓還可以跟老闆對唱....(音痴如我,只好害羞地默默走過)。



週一還是可以見到一些蔬果攤,為什麼我覺得攤主是自產自銷?今早遇到一個菜攤,它每樣菜都只有一把(袋),總共賣六樣菜,我猜攤主蹲一個早上如果完售,營業額不會超過 300 元(大概就是出門當做運動,順便加減賣的意味),攤上有一顆大頭菜,尺寸約莫比我的頭還大!!!這個如果在批發市場就不會出現啦,會被視為格外品(規格外的農產品,外型不討喜不易販售)。我蹲下來端詳了老闆的菜色,其中有一袋「鼠麴草」,真是令人欣喜。每年看到它,就知道清明將近,可以用它來做「鼠殼粿」。

賣剪刀菜刀指甲刀不稀罕,市場有個菜刀攤還販售各種鐵製的農具,例如:鐮刀、鋤頭、釘耙、鋸子....。此攤固定每週一都會來,可以見商品有一定的銷售對象。景美位在台北盆地的南邊,算是靠郊山比較近了,因此附近的住民多少還有一些從事專業或退休業餘的農事工作,農具的採購及維修就也變成了這個市場的在地風景,要賞玩這類有趣的小攤還真要有點心思。前幾天才在朋友的臉書上看到感嘆台灣各地的夜市賣的東西都很像!所以相較起觀光景點,我還真的比較喜歡帶著外地朋友來看這種有「生活感」的市民場景。



逛了一早上,本來看到陳古物攤上的舊盤子,是印有鳳山農會紀念品字樣的懷舊花紋,差點就手滑掏錢(是因為食堂已經沒有再放置更多碗盤的置物空間,少有的一次理性戰勝了我的物慾)。滿心歡喜地以為可以全身而退,覺得我終於長大懂事了。走到市場口,有個雜物攤上竟然放著不鏽鋼的舂砵(用來搗碎辛香料的),順口問問價格(三張紅色紙鈔有找,那我還等什麼!),即刻掏錢走人。手中捧個沈重的砵,心中覺得這麼便宜啊….CP值好高啊….


踅菜市仔,是進入料理世界的必修課程,如果您還不習慣平日市場的喧囂擁擠,不如先從拜一的菜市仔開始入門。最後分享一個秘訣,在我還是做菜滷肉腳的時候,當年也還沒有 YouTube 跟 Google 可以搜尋多到看不完的料理教學,阿國的許多食材豆知識都是在菜市仔跟攤老闆討教來的!但人家說「生意嘴唬累累」,怎麼分辨老闆講的是銷售話術還是真心話?我的起手式都是(先壓低嗓門、近身貼近老闆,誠懇貌)「我上次聽別攤的說XXOO....」,然後老闆聽到「別攤」兩字,就會也壓低嗓門,靠近我耳旁小聲說「其實吼.......」。多試幾回,真真假假聽多了,自然就會長知識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服務說明

路邊夜餐、深夜時光

用心吃,人人都是國家代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