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

初秋還是要吃冰之【葡龍共添冰】

圖片
我的健身教練 A 送我一袋龍眼,說是彰化八卦山外婆家的老欉,特別說:「因為都野放沒人照顧,可能不太甜、很小顆,但是一定沒有噴農藥啦」 回家立刻開封試吃,驚為天(眼)啊!清甜、多汁、肉Q彈。大家一定覺得我用形容詞在唬爛!過了兩天,正好有朋友來泡茶,宜蘭來的穀東農夫 L、農夫嫂,還有在台南官府任職專司吃喝玩樂的 S,我拿出來分享順便觀察一下反應,大家一顆接一顆地停不住,我想我的讚美應該沒有失準。 這種土欉龍眼,雖然沒有什麼肉,籽很大顆,但是果肉就是清透Q彈!A 送給我的時候,還問我說可以做什麼料理,我當時心想,這麼大一包,應該就把果肉剝下來做甜點吧!後來試剝二顆之後就後悔的了,肉少難剝......(全天下最好的剝果肉器具,應該就是牙齒加舌頭吧) 開始思考怎樣把這個美好的味道,傳達給客人。這個秋天的創作方向是「離別.想念」。 A 對於我描述這個龍眼的好吃有點意外,但說這個龍眼樹是她從小吃到大的記憶,多到吃不完,因此家裡也不會買外面的龍眼,所以好不好吃無從比較(這是一種從一而終的專情啊)。 對於大家習慣的濃甜,這個味道是淡一些,要怎樣讓  蛋蛋  淡淡的味覺站上主角的位置?我想找一個略帶酸澀的味道來襯托它產生反差。想了想,酸一點的葡萄可能不賴!有葡萄酸的烘托,離別相思好像更到位囉~小時候常聽到這首歌~ 葡萄成熟時(作詞:新芒 作曲:湯尼) 一時的離別 用不著悲哀 短暫的寂寞 更需要忍耐 將滿懷希望 寄託於未來 用滿面笑容 愉快地等待 金色的陽光 要我把頭抬 溫馨的和風 替我把路開 親親喲親親 親親喲親親 別後多珍重  葡萄成熟時 我一定回來 當時年紀小,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流行某種吃葡萄的方法?小鬼們如我,會把葡萄一顆顆洗乾淨帶皮放進冰箱冷凍庫,等凍到葡萄半軟半硬之際,直接送進嘴巴,咬破葡萄皮之後,就會有爆漿的葡萄果肉冰砂在口中蹦出來,爽快啊! 回到正題,現在市場上大多的本產葡萄,都很甜!我想特別找偏酸的卻找不到!!!好吧,我承認本食堂第一次破功,用了『進口食材』做配角(罪該萬死,我多念幾次心經迴向給自己)。最後我選用了進口無籽青葡萄來搭配,做出冰砂的口感。先把葡萄洗淨、冷凍,上菜前再用料理機打碎,淋在已經剝殼的土欉龍眼上。 這道小點,沒有技術成分,只有我對味覺

【離別與食憶症】.秋季概念菜前導

圖片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看見植物由綠轉黃,阿國卻想起離別。 跟離別有關的食物記憶,味道格外不單純。離別本身就多重複雜:有萍水相逢的錯別、兩地相思的暫別、愛恨交織的告別、天人永隔的訣別......。 從廚以來,不時有人問到,想找回某一項「媽媽的味道」之類的,對於失傳的手藝,我很有興趣,但說實話,我不是故事裡的廚神,如果沒有足夠的線索,很難精準地完成這類任務。很多媽媽的味道,來自食材物資不豐足的年代,因為東拼西湊組合而來的奇妙味道,成為一道風味特殊的家傳料理,很多配方不是現今的料理思考邏輯,以商業思維來說,這種叫「秘方」,但往往是無心插柳而來。 情愛世界裡的情深緣淺之後,會留下個人化的味覺經驗。記恨另一方,卻不自覺地複製對方的飲食習慣進入自體!兩人獨處的飲食,也可能揉合了其他味覺元素:體味、煙酒味、香水味、過度嗜好調味品的慣性......,這類味道的複製與重新演出,難度很高。 離別的食憶當中,「家鄉味」看似最容易入手,卻也誤差度最高。三十年前初來台北,只要看見招牌或菜單書寫「虱目魚」三個字,就會直覺這是一家好食堂,屢屢受騙!但一騙再騙,三十個年頭過去了,明明我自己也可以料理還不錯的虱目魚,再不然一趟高鐵就可以回到南部品嚐道地的風味,但我這種心病還是沒有痊癒、症頭依舊。或許我該看心理醫生,而不是繼續在這個城市被騙....... 萍水相逢甚或一知半解的錯別,常常帶來美好的幻覺!至少在台灣的料理市場是這樣,多數人吃過的「異國料理」比實際上去過的國家還多,透過一種(被營造)的異國風情,滿足了我們想像力上的國際觀。其實賣房地產的也有類似手法啦,只是房子沒辦法天天買,異國料理可以常常吃。遙不可及的地域,因為充滿著想像的魅力,也常常被用來歸類料理,初認識者知道我會下廚,通常第一個問題是:你擅長哪種菜?對方期待聽到的答案通常是地域/國別冠名的料理,例如:台菜、日本料理、義大利菜、川菜、廣東菜......。如果我回答:故事菜、療傷菜、惜福菜......,可能只會被認為是個廚藝不佳的怪咖吧。 離別的食物記憶,既然這麼複雜多元,我想就來挑戰當成這個秋天的料理主題吧。 坦白說,菜單還在空中。我目前只抓得到幾個關鍵字 #複方調味 #仿假改作 #穿越時空。 願上帝祝福你我,讓秋季菜單快快落地,讓阿國寬心、讓食客滿意。 ps. 特別感謝好友陳玉華的一篇部 落格

江洋大盜的跑路菜單

圖片
這幾天,提款機盜領案的涉案嫌疑人被找到!其中的情節,包括一家在地食堂、糖醋魚配白飯、同夥吃牛排........新聞被熱烈地報導。這款正宗的「逃跑小旅行」,顯然也貢獻了對在地特色的行銷工作。 如果一個身懷鉅款的大盜,逃跑旅行中來到我的食堂,我該為他/她設計一份什麼菜單呢? 我應該不會有白鯧魚啦,因為野生魚種正面臨過度捕撈讓海洋資源匱乏。所以水產品類,我的第一首選應該是比較友善環境的養殖水產。如果很想吃鯧魚,其實有不錯的養殖金鯧魚可以選擇。 噢,對!不該這麼嚴肅,我們是逃跑小旅行! 那那那........現在節氣小暑快到大暑了,應該先招待客人來點清涼消暑的東西。用日曬仙草乾熬煮三小時的仙草茶,是正港台味的清涼飲。為了補充一路跑來的瞬間飢餓感,仙草茶裡面會加上米苔目。黑裡透白的一碗涼品,是阿國特別設計的聊天話題,我們可以跟初到台灣旅遊/跑路的大盜們,聊聊黑水溝裡的白海豚。 哇,又嚴肅了,那上菜好了。 首先,大熱天的逃跑過程,一定需要補充多一點維生素跟纖維素!為了招待有六千萬身價的來賓(聽說另外有幾千萬在草叢中,如果是藏在農田中,全台人民一定會動員努力幫農民除草的,放錯地方了啦)阿國端上第一道尊貴的菜是~~~蕃薯葉梗! 有梗吼!您一定覺得奇怪,這有什麼好尊貴的?錯,這道菜極為費工!通常一大把蕃薯葉從田間摘下,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重量都是梗,各位好命人吃的都是再經過揀擇之後的嫩葉部分。但更好命的人,會有人幫忙把葉梗部分,小心地做環狀剝皮(台語叫「絲」)。這時候細細的梗,剝除了厚綠外皮之後,會剩下更細幼的嫩綠內心,這種「阿舍菜」如果炒得出一盤,要折騰廚房一個人力約莫三小時的手工,尊貴的不得了啊。 大盜舔舔嘴巴說:好吃!再來呢?我要吃魚配白飯! 當然沒問題。台語說:一午二鯧三鮸四嘉臘........,大盜旅人們,請忘了老二鯧魚吧!為各位端上的是,是排名第一的「午仔魚」。 野生的嗎?不!我用養殖的。為了讓來賓知道友善養殖有多厲害,我播放了一段阿斗仔講英文的影片做為生態養殖漁業的懶人包(延伸閱讀(中文字幕): https://www.ted.com/talks/dan_barber_how_i_fell_in_love_with_a_fish ),並且用台灣媽媽的傳統手藝「煎魚」,來呈現魚皮的酥香跟魚肉的鮮嫩。 這道菜的香,讓大盜旅人連

寶島產米淹腳目,何妨多點飯島愛

圖片
稻米,在台灣盛產,意象上經常被用來歌頌農人的辛苦。但我們吃米飯的機會越來越少,甚至也不在意「米」,到底從哪裡來? 吃得少好像是潮流所趨,有點無力回天!那至少可以吃得「精」,讓台灣米享有等值的被尊重啊。 阿國心目中食堂的等級,經常用米飯(如果它有供應)來決定。上得了檯面的餐館、路邊的小吃攤、燒臘店....不論是用米飯做昂貴的飯食料理,或是常民小吃,甚或是白飯免費供應的商家,有沒有好吃的「飯」,完全影響我對它的喜好程度。 如果是家不錯的餐廳(貴的那種啦),我會試看看炒飯,能否粒粒鬆香不油,也像品茶賞茶葉ㄧ樣,仔細攤開推敲一下,炒飯中的米粒可能選用什麼品種,飯熟的程度如何。如果要貴得有道理,至少原料的選擇要讓我覺得服氣用心啊。 我這麼在意飯是有跡可循的,因為從小就飯桶啊!國中的時候,有個早幾屆的學姊在學校旁開了排骨便當店,重點是內用白飯免錢。我們幾個同學都是用每人七碗起跳的競賽遊戲去光顧,後來學姊的便當店就不見了,不知道是不是被吃垮了 XD 關於平民米飯小吃(燒臘飯、滷肉飯、豬腳飯....),一定要先嚐一口白飯,看看煮得好不好吃?因為既然以米飯為主題,飯不好吃其它都枉然。當然這類店家也知道,來客多像我這樣的「飯桶」「飯饕」,有時候會刻意動點手腳,整鍋飯粒粒分明、格外油亮異常。遇到這種,我也會心中悶響(嗶一聲),畫個叉叉下次謝絕往來。 飯桶長大了之後捏?當然還是飯桶!我在第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時候,中午外食都不缺飯友,常常有人問我:聽說你白飯可以吃五碗?今天中午可以看你表演嗎? 有些光鮮亮麗的店家也免費供應白飯,通常飯鍋被放置在最不顯眼的角落,當作是為了打發客人吃飽的小配角。我常推想:如果這麼不重要的角色,也能被用心對待處理,這個廚房的管理勢必有一定的水準之上。不料,有時候會遇到鍋邊乾焦的飯粒,看來是一鍋重複加熱的「回鍋飯」;或者米粒軟糊成一團,像是發生了土石流般的「飯糰」。對於我這種飯島愛人士,只能說是三聲無奈。 最近,遇上了一件讓我冒火的「飯案」。在某老字號五星級飯店的粵菜餐廳,點了一份鹹魚雞粒炒飯,端上來的米飯,竟然用的是....進....口....長....米! 我差點喘不過氣倒地不起!台灣這麼多米可以選,堂堂一個有水準的粵菜餐廳,為什麼有這麼失準的選擇啊。如果是路邊攤剛開業的菜鳥,為了省成本,為了讓飯容易炒,我就不會大聲嚷

小買賣的大人物

圖片
如果時間許可,吃早餐是阿國每天生活開始的一個重要儀式。喜歡豐盛而複雜的早餐,雖然熱愛下廚,但早起備餐對愛賴床的人相當痛苦,所以外食的動機明顯強烈。另一個選擇外食的原因,是因為早餐店的人來人往,讓我有活在這個城市裡的感覺,好像邊吃邊醒過來,慢慢開始聽這個世界講講話。 附近市場邊有個早餐攤子,供應地瓜稀飯、瓜仔肉飯,跟一缸滷料、煎魚、醬瓜、炒青菜,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那缸滷料永遠深不見底,每次都像開獎一樣,問問老闆娘有沒有:三層肉?大腸?三角豆干?滷蛋?然後等她撈撈,慢慢地宣布:有/沒有! 攤位生意普通,味道普通,可是老闆娘聊天的內容很醒腦,從天氣預報、新聞頭條回顧、隔壁菜攤女兒的感情八卦、柯 P 市政針貶,內容包羅萬象,總能讓我豎起耳朵邊聽邊下飯。 今天跟我併桌的是一位大哥,配菜吃到一半,碗底稀飯已經朝天。突然抬起頭,羞赧地問著說:老闆,稀飯一碗是多少錢啊? 老闆娘的女兒也在攤位幫忙,滑手機的時間居多。但是她的聊天話題通常讓大叔我比較沒興趣,今天內容是跟隔壁攤討論昨晚打了幾次雷、內湖有個人被雷打到卻沒死、劉青雲好帥.....。 女兒邊看手機同時接口回覆我同桌的大哥:稀飯一碗 15 元!這時候老闆娘猛然走過來,直接盛滿一碗稀飯,擺上桌說:不用啦,10 元就好!因為眼尖的她瞥到大哥正掏著口袋,盤算自己的零錢還夠不夠添一碗稀飯。 這麼貼心的反應,我相信不容易發生在有星星的飯店或餐廳,但在菜市場口的小攤子應該常常遇到。 我的小女兒還在體制內學校就讀的那年,是個食量大的高一女孩。她說她喜歡一家離學校步行距離稍遠的小麵館,因為麵館老闆知道她的大食量,給她上桌的麵總是堆得高又高,離開前還會語帶擔心地問:妹妹!妳有吃飽嗎?阿國喜歡下廚,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別人被餵飽。我猜想,早餐攤的老闆娘、麵館的老闆,可能也有類似的動力。 街坊小吃攤存在的必要,也是另一種人生的便利店,好處多不勝舉:食量大的加湯加麵不加錢,偏食小鳥胃的餐點可以客製化,跨攤點餐一攤買單也行,忘記帶錢下次再付沒關係.......這些小吃攤商真是我心目中的大人物,沒在談什麼社會企業的,卻常常看見他們跟社區街友、老人的共生關係。街友幫忙收碗筷換得剩食、老人買一杯豆漿坐下聊天打發一早上.......路邊小吃攤的買賣,不談什麼食材溯源、友善土地的大道理,就是將本求利的小生意,可是老闆(娘)們

旅行中,你吃什麼?

圖片
餐飲對於一趟旅程是否滿意,有極大的影響!至少我是這樣,阿國承認經常是為了吃而旅行。 旅行中怎麼吃?個人的偏好是: 放棄都市生活的成見(要豪華氣派請回你的舒適圈) 吃在地特色(但不是奇珍異獸之類稀有物種) 在地消費(讓你貢獻的$$,進得了在地人的口袋) 這兩天恰好參加的一個台東池上的小旅行,玩(吃)得十分開心,心得如下: 行前通知明確地告知,要拜訪的多是在地職人、農夫,沒有豪華的用餐環境,所以每個人要自備碗筷餐具、水壺。實際走訪的每一站,也都有飲水機或大鍋茶飲,讓旅人可以自行補充飲品,真的十分環保。 我個人很喜歡池上農會特別為旅行團準備的便當(如下),不要懷疑,配菜就這麼簡單,因為主角就是「米飯」,這是池上最大的特色。 一次可以吃到五種米飯,包括香米加四季豆、台梗2號加南瓜、高雄139號加辣豆腐乳、長圓糯米混合的油飯、紫米加桂圓的甜米糕。乍看之下,很多人會覺得都是飯,怎麼沒有豐盛的配菜?換個角度來想,今天旅人來到台灣米最重要的產區之一,可以一次吃到最頂級五種米品,每一口都是珍品。這麼有在地自信的餐盒,個人覺得真是該大大拍手鼓掌。 旅程中,我們陸續拜訪了豆腐店老闆、金針農夫、火龍果農.... 豆腐店生產豆腐、豆漿,為了堅持使用台灣自產豆,從西部老遠移居台東與在地農夫契作,一整片豆田不用藥,歷經山羌侵食跟野草的競爭,我們這些呆呆旅人看來就是荒地雜草一片。經過豆腐哥的講解,大家終於搞清楚經常吃的黃(黑)豆、毛豆是同一種東西啊。這時候再嚐一口老闆自製的鹽滷豆花,不只是清涼消暑,我們也一起吞下了他勞動過程的辛酸五味。   金針農夫滿頭Q毛頗有喜感,旅人除了實際下田參與金針採收,了解種植的現場並提問,農夫還設計了涼拌金針的 DIY,讓旅人了解不泡藥的無硫金針的烹飪技巧跟現嚐口感。使用的拌料,是在地生產的剝皮辣椒及醃梅子。當場吃完之後,大家開心地掏腰包大採購,這種看得見來源的產地直購,是買賣雙方都很開心的旅行消費啊! 火龍果是大家常吃,卻很多人不知道本尊長怎樣的水果。沒有勞動經驗的都市俗,在酷熱的園子繞了幾圈,收成了幾顆碩大果實就準備打退堂鼓囉。這時果農準備了火龍果冰砂跟大家交流,品嚐之後阿國又很雞婆建議,如果冰砂中多加一味檸檬可能味道更跳!所以我們又手忙腳

【夏食你】國宴.夏季概念菜發表

圖片
以後每季都要來個概念菜創作發表,不然光煮菜營業有點無聊! 每年世界各大車廠,都會在車展中發表「概念車」,既然名之為概念車,就是現在還不能開的車啦。那...那...那...概念菜,不就是不能吃的菜色嗎? 哈哈,概念菜是我想要傳達某些態度的菜單設計,但受限食材供應條件跟我的料理設備,目前不見得能夠端上餐桌,經常供應給所有來賓。創作概念菜的目的,除了放膽料理的實驗性,也是內省檢視自己做料理的初心,自我提醒離夢想還有多遠! 這次的菜單: 調色盤:讓顏色勾起食慾 極致簡單:用更少的材料 眼睛向南:台灣人的南朋友 格外的美:規格外?食材無罪! 蝦仁炒蛋:像老菜學習新作法 開心的酵:發酵萬歲 季節奏:五月蒲 豬的部位學:這回輪到豬肚腩 臺灣米:六月筍逗關山米 鳳梨塔:鳳梨罐頭的惡作劇 盛產的苦惱:我不喜歡做甜點,但因為盛產 臺灣酒:乃姬、荔枝 通常開胃菜我喜歡五彩繽紛,這算不上新概念了,但春天(上一季)操作比較簡單,選用多彩的食材進行組合,這一季我們開始使用天然染色法,沙拉醬以無糖優格為基底,分別用桑葚跟薑黃調色,透過氣味與顏色來創造開胃的效果。 煲湯,冬季與春季,都選用厚重豐富的肉類當主料,吃起來當然澎派有味。夏天的概念,想要用更少的材料、更多的工序,讓味道與清爽兼備。烏殼綠竹筍是主料,香茅、薄荷、冰塊三者相容的氣息,最後沖入去骨白斬雞取下的雞骨慢熬雞湯。用更少的材料,其實是珍惜食物的初心,希望有限資源的做法,開創味覺的無限豐足。 去骨白斬雞,把在地傳統菜,加入東南亞料理的味道,呼應了台灣當代的社會縮影,也期待我們跟南方朋友能有多相互的欣賞與激盪。肉類夾雜大量蔬菜的食用方法,在很多越南菜餚中出現,我學習這種健康清爽的做法,同時淋上加入魚露的梅汁,兩者的氣味意外地對味。 格外品,就是 NG 的農產品,阿國找到各種當季盛產的醜菜來料理,同時也把各種廚房做菜的邊角料、各種產地朋友送來不在我採購清單中的意外食材,全部呈現給我的客人,創造一種「格外的美」。 蝦仁炒蛋,大家都猜我不會出這麼尋常的菜單,哈哈哈!這次試圖學習蝦仁炒蛋這個經典菜的好味道,但換個做法。完全不用油,讓乾鍋加熱逼出天然的蝦膏流入鋪在鍋底的雞蛋液形成成不沾層,乾烤大白蝦,味道很妙 :-) 發酵品,

發仔,到底在種甚麼?

圖片
發仔,這個名字取得真好,應該種什麼植物都會很「茂盛」 :-) (金熬發,在台語中就是植物生命力旺盛的意思) 他種的芭樂,是我吃過最好吃的,不管是脆口的或是香軟的,總是很有芭樂的味道。在我的食堂,可能來賓也吃過好吃的棗子,也是出發仔之手。 對,就是芭樂的味道!我們經常太在意水果的甜度,但一味追求甜度讓我們幾乎忘了每一種水果它屬於自己特有的滋味。 我好奇地問發仔,為什麼他的芭樂比較有味道,他說:草要留著,果園裡有草就會有味道。所以照片裡面他的果園就長這樣!位置在高雄田寮,旁邊的地形就是大家熟知的月世界。雖然對於為什麼留草就會有果味,發仔的解釋我聽得一知半解,但直覺有點酷就是啦。 接著去逛他的芭蕉園(這裏的地形畸零,所以耕作面積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發仔就把它區分一小塊種一種作物,所以他的作物種類相當多樣)。他的芭蕉樹長得比我印象中要高許多,簡直有走入黑森林的感覺。好奇問他,答案也是差不多:就都不要砍啊(一般蕉農會在收成之後,砍掉偽莖,就是無法再開花或不具生產力的植株砍掉),就讓它自然競爭,長得高的才能吸收陽光.....。 發仔,到底在種甚麼?一般認知的生產者,會盡量去照顧水果的外觀跟甜度,也為了田間管理的便利性,除草、控制植株的高度.....都是經常會處理的項目,但這個人聽起來反其道而行。 他追求讓作物變「野」!越野放的耕作,生產出來的氣味,越是他想要的自豪。

梅子的記憶

圖片
感謝老天爺賞賜兩天的陽光,這批梅子帶著日晒的芳香終於準備沈睡了。 這幾天,我像是日光的遊牧族,一直在追逐陽光而跑...... 透過這次小小的勞動,我好像回到小時候,開始可以跟我的阿公對話。 那時候,阿公每年都要醃梅子,他總會託人從中部的家鄉,寄來一箱箱的青梅子,然後開始這項工作。因此小時候高雄的家中,總會有一缸一缸不同年份醃漬的梅子,很多親友都說好吃,總有人會來想要一些回去,連附近的食品商家(阿公的老朋友)也帶著員工來學醃梅子。 坦白說,我小時候並不覺得這種一缸看起來烏黑的東西有什麼可口,也從來不會對阿公的醃漬工作有興趣。有一天,阿公教授完店家的員工後,有點得意的跟我說,其實他並沒有把所有的細節告訴對方(就留一手的意思啦)。接著,阿公把他的祕方告訴了我...... 依稀記得我當時大約六歲,如果我爭氣上進一點,我應該長大後就變成「梅子大王」之類的角色了。可是,我~什~麼~也~沒~記~下~來~   今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送了一些梅子給我,讓我突然有個想試試看醃梅子的念頭。接著,我上了大市場,用腳踏車載回 20 斤梅子,就這樣開始了。可是配方(祕方)全忘了,怎麼辦.......還好現在網路資訊發達,上網做了功課拼揍了各家做法,再努力想想阿公說的幾句話,好像有了七八成。不然如果要「觀落陰」去問阿公,應該先被數落一頓..... 好奇妙的感覺,我在工作的過程,感覺好像又回到六歲的時間,阿公會在我身邊講話。難道,這是我想念阿公的方式?

食色幸也在春。穀雨

圖片

路邊夜餐、深夜時光

圖片
這一夜,因為老同學的情誼破例開了宵夜場,招待同學的賓客,從中國來的詩人導演,這幾天正好在台灣宣傳他的新片「路邊野餐」。 阿國準備了一些台灣食材、季節意象的小菜: 黃帝的路邊野餐(野菜拌皇帝豆泥) 惟楚留香得倖免(炸臭豆腐+漬蘿蔔絲)          宛如一個小世界(魚鬆土豆炊米糕) 張飛怒闖紅綠燈(墨魚香腸拌風乾蕃茄芝麻葉) 四生有幸同船渡(四神杏鮑菇豬肚湯) 火燒綠島抓海賊(黃瓜燒小卷) 海口郎ㄟ四獸仔(烏魚子+乾煎蝦) 龍王專用解酒液(冰龍眼粥) 台灣經典福祿特(偽西瓜果凍+蓮霧)